安全检查路在何方?

这一段时间很多的安全群都在讨论检查与被检查、所谓的安全专家提的问题和隐患是不是真的问题和隐患的问题,这个话题只要一聊肯定是争论不休、没完没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每个人都是专家、但每个人都很烦专家,真是矛盾啊!

另外,还有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行业内一很牛的企业,在国内是标杆,专家的输出也是很强势,到哪里都是权威!很多企业看到他们都是战战兢兢的,可是,他们发生事故了!一下子从标杆变成了破鼓,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先插一个小故事:刘德华的电影《大只佬》里面讲到因果报应,意思是你的因并不是你的果,很大程度上是别人的果,就像你扔了一个香蕉皮,别人滑倒了,但是如果大家都扔香蕉皮,那第一个扔香蕉皮的肯定也会滑倒,即使你不会滑倒,你的亲属呢?你的后代呢?满是香蕉皮的世界每个人都有滑倒的可能,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而已!所以这家企业一下子被搞得灰头土脸,其实这就是内卷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如果大家都内卷,早晚我们都会被内卷,漩涡之中、无人幸免!

针对这一段大家争论比较多的问题,说几个比较明显的内卷,希望我们行业的专家们好好想想,是不是非要把这些东西当作隐患呢?

1、咬文嚼字——为找隐患强说愁!

很多的专家在进行安全检查的时候拿着放大镜对着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工作文件逐条逐字的进行检查(校对),有个词不当就当作了隐患提了出来,比如受限空间和有限空间问题,非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其实连国家监管部门有时候下的文件都不一样,你又何必如此呢?目前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还没有到像作诗一样进行“推或者敲”,这样的内卷让企业无所适从,因为你的语文功底也不怎么样的,都这这么玩的话安全人员的学历不用要什么化工相关专业了,都改成中文相关专业比较合适!

2、安全标志牌——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标志牌居然也可以作为隐患了,甚至可以作为重大隐患了!标志牌真的重要吗?我们目前的安全意识水平是电动车和行人连红灯都敢闯,标志牌有用吗?笔者不否定标志牌的作用,但他的作用在目前可能更多是体现在法律层面的责任上,比如有人溺水死亡了,最后处理意见是主管部门没有河边树一个“禁止游泳”的牌子,我等俗人是无法理解这个逻辑的!但是,那些标志的顺序真的重要吗?那些尺寸大小真的重要吗?我们的安全管理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呢?是为了安全还是为了吹毛求疵呢?

3、相关人员的初始专业——英雄也问出处!

三年整治计划中对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进行了要求,也给安全专家们多了一个发挥的空间,一时之间很多干了很多年安全的人开始瑟瑟发抖,难道这样就干不成了吗?笔者也差点被干掉(真干掉也行啊),干了二十多年安全,也是略懂一点,就因为初始学历看着不像正经的化工相关专业,就要说成隐患,心里瞬间戚戚然,但也有点暗自窃喜:提吧,早不想和你们完了!在这里笔者是这样理解的:一是如果新入行的同志们,可以对学历及专业有所要求,这样对于未来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于干了很多年的同志是不是应该从轻发落呢?真的干掉了,别人就能干得好吗?你行你上呗!

4、安全生产责任制——被检查时方恨少!

笔者从来不否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性,他是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或者是牛鼻子!反正怎么说都为过,于是乎成了安全检查的和重点和重灾区,反正每次安全检查只要提出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肯定是不行的,肯定是修改的!那么,安全生产责任制究竟是干啥用呢?有人说是为了追责,纯属扯淡!发生了事故该追责的时候,有没有责任制、责任制全不全根本没关系,安全生产法里面全有呢,要啥责任制呢?笔者认为责任制其实就是让我们每个人知道自己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而已,那么,每个人的责任是他们自己知道呢,还是安全专家知道呢?知道的东西有时也是很难描述清楚的!所以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意思到了即可,不用纠结!

5、特殊作业票——问天下谁是英雄?

这个问题可能是内卷最厉害的,到什么程度呢?全国几乎没有一家的作业票(以动火票为例子)是合格的(当然,除了近期某公司对声明的是全国唯一一家可以生成合格作业票的!)!我们不禁要问,专家哪里来的?企业!他说别人的不合格,他能搞合格吗?不能!哈哈,多么扯淡的逻辑啊!我们可以先捋一捋啊,开作业票是为了什么呢?笔者认为有四个作用:一是合法合规层面,一个标准写出来如果全国的企业都理解错了,究竟是谁的错呢?你写的是武功秘籍吗?难道是传说中的《葵花宝典》吗?因此说,这个应该是一个很容易达到的层面,可是现在问题都在这里,咋回事呢?二是技术层面:分析出来作业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然后让大家认知到;三是管理层面:保证我们的风险管控措施得到严格的执行,从而保证作业的安全进行;四是发展和可追溯层面,这些原始资料也是我们安全管理中可以累计的部分,是我们进步的台阶。如果满足上面四个层面,还纠结什么呢?

6、静电跨接——白马非马!

笔者前些年曾经去江苏的一家企业检查,发现他们所有的管道都进行了静电跨接,包括各种水管、蒸汽管、氮气管,这么说吧,只有有法兰就有跨接!他们解释说专家检查要求的,当时开玩笑说:那么专家的裤子和上衣跨接了吗?两条腿之间的跨接测了吗?静电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并不是对什么都有危害的,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人在行走的时候需要加一个放倒扶的装置了!如果你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跨接就不要提了!要不真的很丢人的!

7、询问员工安全知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很多专家在安全检查时候喜欢询问员工,并以此来验证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安全培训效果,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并且很专业的的操作,但是,你都问了什么呢?有的专家这么问:你知道这次安全生产法修订的主要内容吗?你知道某某事故和事故教训吗?你知道某次会议领导讲话精神吗?你知道某某文件吗?好好的一本经被歪嘴给念歪了!作为基层员工,有的东西他真的没有必要知道和掌握,他们应该知道什么呢?笔者认为有四个方面内容足矣:一是工作内容和职责,包括负责工作的基本原理和设备状态等;二是知道自己岗位的风险状况;三是知道这些风险的防控措施是什么,并且熟悉这些风险防控措施目前的状态;四是知道这些防控措施失效了怎么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应急处置。一个员工,能够掌握这些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员工了,扯别的真的没有必要!

8、检查安全手续——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有时候一些专家在检查时候能把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惹哭或者暴跳如雷!为什么呢?逮着企业的安全评价(甚至是预评价)、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资料一顿猛查,不是不能检查,但如果把检查重点放在这里的话,你是不相信企业?不相信第三方?不相信参与过程的专家?还是不相信属地的监管部门呢?那些合法的手续都是合法的途径获得的,你一下子说不合适,让企业如何整改呢?是不是让有关部门先去调查其合法性呢?我们可以认为目前阶段这些东西可能会存在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不是一方面造成的,甚至可以说是目前的整体水平决定的,都是这个样子,目标很远大,但要一步步走,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

9、风险分析——龙生九子各不同!

不可否认的是企业的风险分析非常重要,是企业开展安全管理的核心,因此很多时候也会去检查这些风险分析材料,笔者非常认同!但是,风险分析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每个人的水平、认知、工作经历、出发点不一样,关注点也不一样,因此,不要轻易去否定别人的工作,可以提出不同的建议,但不能作为隐患提出来!不信的话,你做一个,让别的专家来评审,不批死算我输!因为这东西根本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答案,谁无法做的万无一失,那不科学,没有依据和标准,何来隐患呢?作为技术交流绝对是好事,但作为隐患真的很害人的!

10、检查结论——否定一切!

企业在接受检查时候最怕的环节就是问题反馈,这个时候有三怕:一怕违法违规项,这个时候是要被处罚或者追责的;二怕重大隐患,一说重大隐患好像企业就不行了,有的时候真是不大的事情,非搞成重大隐患;三怕全盘否定,说企业管理水平低等之类的话,如果要说最好有可以量化的东西,仅仅走马观花和几个隐患否定企业真的不够科学!有时还有些很文学的否定,比如说企业不懂安全生产管理的真谛!谁能说清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真谛是什么?难道需要去西天取经吗?也不怕闪着舌头啊!

“吹毛求疵的安全检查”不可取,但安全标识的缺陷、责任制等已有法规条文要求的内容应当作为隐患。

二、通过现象看本质,安全检查路在何方?

对于检查在安全工作中的份量而言,安全工作不能以查代管,以罚代管。打通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的提法提了好几年了,为什么迟迟难以落地,未见其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企业长期处在被检查的状态,没有心思专心搞生产经营,一股脑地想着怎么迎检。到头了,检查的结果是你想要的吗?

1、突击式安全检查倒逼企业搞形式主义。

一人感冒大家吃药的监管模式已经烂熟于心,套路再熟悉不过。只要出了事故,监管部门组织专家们早早做好了检查的准备,企业早早做好了迎检的准备。而这时候企业会把迎检作为头等大事,梳理制度,整理档案,完善记录……做的更周密一点的,开个警示教育会、组织一次演练,领导带队检查……绝大部分人的精力都用在了组织安全生产活动上,却没有心思没有关注安全生产本身,这个时候对作业现场的监督、管控不是加强了,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但是,这些形式往往是检查的要点重点,甚至是工作亮点。任何企业都会做,而且要做的完美。

2、隐患排查就是以“静态的点”搏“动态的线”。

组织安全专家开展的隐患排查,只能以某个具体时间点切入,了解当时当场的静态情况。而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很长的线条,且是持续运动的。以“静态的点”去发现“动态的线”上的隐患,局限性太大,偶然性太多。比如检修作业,检查的时候碰上了可以查隐患,没碰上你就没法查。而且有时候企业是能够掌握这个“静态的点”何时发生的,会尽全力呈现一个完美的“点”,尽量不给监管部门“添麻烦”。

3、我们总是在每次事故后强调安全监管不到位。

我们一直以来都过度相信安全监管及检查的力量,认为只要检查到位,企业就不会发生事故。所以每次事故背后的指向,基本都会涉及“安全监管不到位”。可是,大家要明白,监督之于管理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所谓必要条件,就是没有不行,但有也不见得一定行。安全管理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各类责任主体做好自律,自律落实到行业、属地、企业三个层面:行业要管好安全、属地也要管好安全、企业要管好安全。只有当自律做不好,才需要监管。

而高质量的监管是要把握好分寸和界面,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监管过度。所以,过度监管堪称又低效又代价高昂的一种管理方式。

4、记住,安全绝不是靠监管出来的!

各种安全检查一轮接着一轮,一出事故就大检查,但为什么没有预期的效果呢?不是说不要安全检查,必要的安全检查也是监管的环节,但要对安全检查的频次、范围和深度做科学的安排。我们要明白:安全管理的执行过程必须由企业自身来完成,安全检查和碎片化的隐患查找有一些帮助,但不能替代系统性的安全管理。如何做好监管?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但我们必须明白,运动式的粗浅的安全检查方式不应该是监管的主旋律。

三、国家层面一直在积极探索尝试

应急管理部发文:严防以安全执法检查名义乱罚款!整治运动式、逐利式执法检查!

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指导、以高水平执法服务高质量发展、立即排查整治运动式逐利式执法检查。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对本辖区监管执法工作进行全面摸排和自查自纠,对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问题要立查立改。要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坚决杜绝“大呼隆、一阵风”等运动式执法,严防在发生事故后、未查明违法事实的情况下,对一定区域、领域的企业“一刀切”实施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等行政处罚。要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严格落实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等制度,严禁下达罚没指标、严禁将罚没指标与所谓部门利益直接或变相挂钩等,坚决杜绝“为了处罚而处罚”“以安全检查执法名义实施摊派”等收费式的逐利执法。对与民争利、扰民渔利,侵害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对地方政府下达逐利式安全生产执法任务的,要及时向上级应急管理部门报告。

中央发文:凡没有法律依据的执法检查一律取消!解决现场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检查等问题!

四、结论:理性对待,打铁还需自身硬!

杜绝”过度及吹毛求疵“的检查,不能否定”适度“安全检查的作用

吐槽“过度及吹毛求疵”的检查,但不能否定安全检查的作用,企业都是逐利的,安全投入是需要成本的,大部分的企业还是处于监管部门要求什么就做什么,能省则省的心态,满足最低要求即可。对于安全管理现状很差的、不自觉的企业,高标准的安全检查确实是最快速、最有效的方式。严师出高徒,人都是有惰性的,何况企业!

对于专家而言,安全检查更重要的是基于风险角度去发现问题,帮助企业发现他们自己找不到的风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重要的是教会企业自主隐患排查的方法,多从隐患排查机制上发现企业的不足。企业既不需要被压迫的运营,也不需要保姆式检查,希望是减少执法检查,多一些帮扶指导。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找茬的“砖家”,而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家。

对于企业而言,虽然是被检查的对象。优秀的企业是鼓励大家发现问题帮助提升,而不是一门心思在反感检查、应付检查。企业的发展和提升需要一个体系化的思维来运营和管理,不能仅满足于标准的最低合规。打铁还需自身硬!有一个好的体系在运行,无论什么检查不会怕。

来源:每日安全生产